近日,英國IMI設計制造的11套3D打印閥門內件(配備ABJ軟密封),成功幫助中國一家電廠顯著提升了設備運行時間和效率,而改造成本遠低于更換整臺閥門所需費用。
原有閥門由于壓降能力不足,導致嚴重的沖蝕和泄漏問題,運行效率下降。通常情況下,這種問題需要高昂的運營支出和資本支出,因為不僅更換新閥門本身成本高,安裝過程還涉及大量工程工作。
IMI的Retrofit3D解決方案采用專門定制的“即插即用”式高性能內部組件進行替換,大幅提升了閥門性能。該方案包括閥門內件和閥座的升級,使原有的閥體可繼續使用。
這些替換部件根據閥門特定的工藝條件量身定制,相比傳統制造方法,生產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Retrofit3D組件集成了IMI的DRAG®技術,該技術將流體通道分割為多個直角小通道,從而有效控制流體速度并減少對閥門的損害。
IMI Retrofit3D業務負責人Bertrand Maillon表示:“該項目展示了我們Retrofit3D技術的先進應用,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內件更換,而是實現了閥門性能的顯著提升。增材制造(3D打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設計靈活性,結合創新工程設計,我們能夠幫助客戶提升在役閥門的可靠性和性能——即使是在原始閥門設計中未包含疊片結構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他還表示:“我們的客戶正面臨在控制成本和排放的同時維持設備性能的壓力。Retrofit3D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行的路徑,實現兩全其美——以更快速、更可持續的方式升級老舊閥門。”
關于IMI
IMI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工程公司,其專注于設計、制造和服務用于精確控制流體運動的高科技產品。其創新的運動和流量控制技術,以閥門和執行器為核心,為關鍵行業提供更安全、更可持續和更高效的解決方案。IMI關鍵流體技術事業部主要為發電、石油天然氣、石化、化工、鋼鐵、造紙和其他加工設施提供為用戶度身訂制的控制閥門。
其旗下品牌包括CCI(控制組件有限公司,嚴酷工況控制閥解決方案提供商),IMI Nuclear(核電行業控制閥產品及服務),Truflo 和Orton(全球領先的隔斷閥提供商), STI(設計和生產嚴酷工況用傳動裝置),以及Z&J 和Remosa(鋼鐵、玻璃、化工與石化行業應用閥門)。
IMI集團擁有約 10,000 名員工,在 18 個國家設有制造工廠,并運營著一個全球服務網絡。IMI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在中國北京、上海、成都、臺北均設有辦事處,2005年11月與上海電氣集團所屬上海電站輔機廠合資成立了上海希希埃動力控制設備有限公司,2012年11月,與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自儀希希埃閥門有限公司。目前其在北京、廣州、西安和上海等地均設有服務中心,在上海設立工廠。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