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產量的增長與實際需求是不成正比的,這就造成了鋼鐵產能的過剩。近年來,中國鋼鐵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淘汰產能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仍然是投資驅動型。國家雖然對鋼鐵業進行了治理過熱和產能過剩,但是并沒有緩解產能過剩的矛盾,某些地方甚至越來越明顯。 在利潤驅使下,企業投資無法自抑,地方政府的一揚再揚,國家政策先揚后抑,似的鋼鐵產業先是利益的驅使一哄而上,然后是無序混亂的行業格局,最后是惡性的市場惡果。 在市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高水平重復建設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這也許就是中國的“鋼鐵病”。這個“鋼鐵病”的具體表現是:鋼鐵產業偏離國內外市場需求,而且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自從2010年一來,中國粗鋼產量一直加速增長,如果需求增長勢頭不及預期強勁,鋼材市場可能面臨風險,而且會帶來至少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鋼鐵工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之三左右,而鋼鐵工業總能耗占全國的百分之十五,工業廢水,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則分別占全國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和百分之十。如果現階段中國鋼鐵企業為滿足國際市場需求大量增產的狀況不加以限制,對于中國的自然環境和能源安全而言,一定是災難性的。 第二,肚子承擔鋼鐵產能過剩的惡果。近些年來,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產生了對中國鋼鐵產品的旺盛需求,并成為中國鋼鐵產能急劇膨脹的重要因素。鋼鐵產能,尤其是長流程產能投資巨大,回收周期較長。一旦歐美國家經濟增長轉向回落,鋼鐵需求萎縮,那么,我們建立在出口基礎上的部分產能便會失去市場空間。歐美國家在充分享受中國廉價鋼鐵產品的“紅利”之后,卻由中國鋼鐵企業獨自承擔產能過剩的災難性苦果。 隨著國際鋼材市場需求進一步減少,許多國家對中國鋼材出口的打壓,原來流向國際市場的鋼材要轉為投放國內市場,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將會更加嚴峻。這就需要醫治中國的“鋼鐵病”,其主要措施是,對鋼鐵行業實行徹底的,脫胎換骨的改造,解決鋼鐵業的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嚴重等問題。(海鑫資訊) Tag:鋼鐵價格,鍛造鋼鐵 |
標簽:不銹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