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的首批入選名單。14家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單位榜上有名,其中涉化類占據3席——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是全國首家協同創新中心。中心由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牽頭,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公司為核心協作單位成立。中心的目標是成為國際化學化工領域排名前五的學術重鎮,以及知名的科研平臺、創新平臺、技術輻射平臺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期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并服務產業經濟發展。目前,該中心云集了校企專家200余人,匯聚了11個國家級、12個省部級研究基地,還擁有以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美科學院院士為成員的國際專家顧問委員會,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智庫。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由南京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和微電子所等單位組建。中心面向江蘇化學工業高端化的重大需求,聚焦生物基化學品高效制造、膜材料與膜過程、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高性能膠凝材料制造與應用等四大創新方向,建設江蘇新材料戰略新興產業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核心創新載體。中心將致力于取得新材料產品研發、過程節能減排的重大技術突破并實現產業化,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和化工節能減排起到引領、示范和支撐作用。
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以蘇州大學為牽頭單位,以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為主要協同伙伴,聯合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東南大學、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聯盟等單位參與共同組建。中心將致力于推動納米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發展,努力將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國內發展水平最高、國際一流的納米科技協同創新示范區。
“2011計劃”是繼“211”和“985”重點高校建設之后,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第三個國家戰略工程。該計劃由高校牽頭,聯合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優勢資源,旨在整合各種創新要素協同創新。與“211”和“985”不同的是,“2011計劃”扶持的不是某所大學,而是一批跨界創新主體。2012年5月7日,“2011計劃”正式啟動。此后一年中,全國共培育協同創新中心167個,而在今年2月底舉行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答辯會中,只有14個通過評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