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復是指在人為作用下,利用活有機物(微生物、植物和小型動物等)促進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降解或固定,減少其對環境危害的技術。
植物修復的概念是利用某些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累計某種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的特性來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植物修復技術包括利用植物超級累或積累性功能的植物提取、根際降解作用、植物穩定化、植物揮發作用等技術;可被植物修復的污染物有重金屬、農藥、石油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炸藥、放射性核素等。
植物提取作用
通過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將污染物富集于植物體內,而后將植物體收獲、集中處置。適于采用植物提取技術的污染物包括:金屬(Ag、Cd、Co、Cr、Cu、Hg、Mo、Ni、Pb、Zn、As和Se)、放射性核素(90Sr、137Cs、239Pu、238U和234U)非金屬(B)。
植物提取土壤重金屬的效率取決于植物本身的富集能力、植物可收獲部分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條件(如土壤質地、土壤酸度、土壤肥力、金屬種類及形態等)。超富集植物通常生長緩慢,生物量低,根系淺。因此盡管植物體內金屬含量可以很高,但從土壤中吸收走的金屬總量未必高,這影響了植物提取修復的效率。
基于上述原因,植物提取修復技術主要適用于表層污染的、污染程度不太嚴重的土壤。就目前情況看,將植物提取技術作為一種修飾性修復技術可能更合理,即將植物提取與物理-化學技術配合使用,這樣既能加快修復的速度,又能減少修復過程對土壤的負面影響。
1991~1993年間,英國洛桑試驗站McGrath等人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上進行了植物提取修復的田間試驗。
根際降解作用
根際降解作用是一個植物輔助并促進的降解過程,是一種原位生物降解作用。
標簽:土壤修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