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關山變坦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地跨古老絲綢之路兩端的中國、意大利也迎來更加密切的經貿往來。
在浙江日發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日發精機公司)董事長王本善看來,中意兩國都是“一帶一路”重要國家,而提高技術、促進發展和開拓更大市場,既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題中之意,也是中意兩國企業的共同訴求。
總部位于中國浙江的日發精機公司,是一家主營高端精密機床制造的行業領先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在成功開拓中國市場后,該公司董事長王本善敏銳地將目光投向正在經濟危機中艱難度日的意大利企業。
2014年和2015年,該公司先后收購了意大利MCM和高嘉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領先機床制造商,在它們的客戶名單上,既有空中客車、波音等著名飛機制造商,也有通用電氣、西門子等國際工業巨頭。
中意兩國企業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對王本善來說,在意大利收購兩家高端機床企業并非一件易事。在決定收購前,王本善長時間關注國際機床產業發展動向,考察機床行業展會,購買機床進行使用對比,了解國內外相關企業使用口碑,做到“心中有數”。
跨國收購不僅需要嫻熟的資本運作,更需要真誠的溝通與合作。
發現收購契機后,王本善先后十余次前往意大利與外方談合作、談入股。但是由于歐洲法律合同、用人機制等與中國差異很大,談判變成一件異常艱巨的任務。
王本善說,對方企業希望在員工安置、技術保留等問題上得到比較好的答復,“我們也希望收購以后把企業管好,不要讓這些知名品牌砸在自己手里”。
在有些人看來,意方是被收購者,意見并不重要。王本善卻不這么認為。雖然日發精機參與了資本投入,是企業的所有者,但是在管理方法和技術上卻可以向被收購企業學習。他看重對方的技術和品牌,要把品牌做大做強,更要虛心聽取意方意見。
如何妥善保護被收購方員工權益,也是王本善面臨的一大課題。收購高嘉時,工廠面臨破產,正常生產已無法進行,企業員工都在緊張關注此次收購談判。“這些員工都是在工廠工作幾十年的老人,我們得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如今,這家中國機床界“新秀”已經成為兩家意大利著名機床企業的主人,擁有330名意大利籍員工。這樣的企業規模,在被稱為“中小企業王國”的意大利,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日發精機的收購,也為兩家意大利機床老廠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集團一體化使得兩家企業充分整合資源和市場。用王本善的話說:“效果絕對是一加一大于二。”
2015年年底,MCM年產值達6000萬歐元(1歐元約合1.05美元),相較收購前提高2000萬歐元,盈利達200萬歐元。高嘉雖在2015年中期才完成破產清算和收購,但是公司已經止虧,情況正在好轉。
在高嘉公司所在的科爾納雷多市,副市長瑪利亞·卡特里娜·沃諾告訴記者,MCM和高嘉都有高品質的產品和好口碑,中國企業帶來了市場和資金,幫助意大利企業擺脫了困境,為城市帶來了稅收和就業,這是一場非常好的中意“聯姻”。
今年年底,日發精機的歐洲研發中心將在高嘉廠區落成,瞄準航空領域機床設備進行技術研發,這將幫助日發精機實現整體產品系列化,進軍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希望被收購的意大利企業發展更好,并盡一切努力做到這一點。這種結合才能讓我們達成雙贏。”王本善說。
標簽:日發精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