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是本世紀初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其探測效率、暗計數、時間抖動等性能指標明顯優于傳統的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已經廣泛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并有力推動了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
在光纖通信1550納米工作波長,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Marsili等人采用極低溫超導材料WSi制備的SNSPD,實現了最高探測效率達93%。然而,WSi-SNSPD通常工作在1K以下工作溫度,必須采用昂貴復雜的深低溫制冷機(比如稀釋制冷機等),這極大限制了這類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的應用。
國內外眾多研究人員在努力采用更高超導轉變溫度的NbN材料研制SNSPD,以期在2K以上工作溫度實現高探測效率,采用小型化用戶友好的閉合循環制冷機就可以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使用成本。經過10多年的努力,NbN-SNSPD探測效率最高只達到80%左右,和WSi-SNSPD探測效率有明顯差距。要想達到90%以上的探測效率,需要同時對多個不同的參數,如光耦合效率、光吸收效率、本征探測效率等進行優化,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成功報道。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超導電子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尤立星團隊開展超導單光子探測研究近10年,在探測器研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成果,受到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合作,曾多次創造量子信息領域實驗的世界紀錄,并保持了目前光纖量子通信404公里世界紀錄。
該團隊的最新成果揭示,基于小型閉合循環制冷機,2.1K工作溫度下,NbN-SNSPD系統探測效率(1550 nm工作波長)可以超過90%。隨著溫度降低到1.8K,探測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到92%。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7年第12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報道了這一發現。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SNSPD研究著名學者Shigehito Miki在雜志同期以Quest towards ultimate performance in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s為題進行了評述。論文第一作者為助理研究員張偉君,通信作者為尤立星。
論文發表后受到了廣泛關注,眾多國外科技媒體報道或轉載該成果。本文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性能單光子探測技術”、中科院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超導電子器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上海市科委等的資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