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原神華寧煤集團,下稱“國寧集團”)的煤制油項目在2018年10月扭虧為盈,當月利潤超2億元。這是國寧集團近兩年來在技術攻關和運營管理層面持續發力的結果。
據了解,煤炭經過氣化爐轉化為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再經凈化、變換精準調整比例后,通過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技術制取液體油品,這種“煤炭間接液化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
為擺脫桎梏,國寧集團的研發人員用3年時間,完成了37項關鍵技術、重大
裝備及材料自主國產化任務,打破多項國外壟斷,形成了煤炭間接液化成套工藝技術。現在,國寧集團的煤制油項目國產化率達到了98.5%。
然而,盡管煤制油試車成功,但效益并不突出。國寧集團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郭中山介紹說,400萬噸煤制油,投資550億元,設計年產柴油273萬噸、石腦油98萬噸、液化氣34萬噸,投資成本大,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加之柴油每噸高達2200元的消費稅,按照2017年平均油價,一年就虧損56億元。
當談到如何扭虧為盈,郭中山說,“轉型升級,關鍵是要開展新產品開發與結構優化。怎么調?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往精細化工產品方面調,越高端越好。”郭中山分析道,因為煤制油產出的油品結構獨特,如正構烷烴、異構烷烴等,其他產品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另外,國內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只有國寧集團擁有,有成本優勢。經過一年多的研發,目前國寧集團僅從柴油提取出來的液體蠟、費托蠟、輕液蠟共7種精細化工產品已投放市場,替代國外進口化工、服裝行業緊缺的碳12、碳13等品種,明年下半年有望投放市場。
此外,兩年來,國寧集團在技改消缺、隱患治理、工藝優化上下功夫,先后開展560項技術改造,裝置實現滿負荷運行,全廠能效達到43.2%(國家基準值42%),噸油品耗原料煤4.3噸(設計值4.38噸),噸油品水耗5.33噸(國家限值10噸,設計值6.11噸),各類消耗指標優于設計值和國家限值,運行工況達到行業最好水平。
國寧集團煤制油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壽表示,目前集團科技創新進入新的階段,隨著煤制油產品下游深加工越做越細,替代國外進口的精細化工產品越來越高端且格外搶手。
據悉,根據集團公司“精細化工園”規劃,項目提出未來3年至5年與集團發展相適應、與基地發展相互補充的煤制油提質增效改造方案,最終將煤制油所有產品轉化為高端化工品,提高附加值,形成多元化產品結構,每種產品均達到萬噸級規模,并形成5種以上與其他煤制油企業相區別、具有較高行業知名度的高利潤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