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名單和指標在遼寧營口發布,共涉及20種化工產品33個品種。與會代表認為,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高,但仍面臨不少挑戰,下一步應通過政策鼓勵、法規約束和節能診斷服務等手段,進一步壓實企業節能減排責任。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2018年行業節能節水、減排降耗多方發力,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行業單位能耗持續下降,萬元收入耗標煤同比下降10%,重點產品單位能耗多數繼續下降,電石、純堿、燒堿、合成氨等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同比分別下降2.18%、0.6%、0.51%和0.69%。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和用水量持續下降,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顯著提升。
在肯定行業能效取得進步的同時,李壽生也強調,行業綠色發展仍面臨著巨大挑戰。目前,全行業能源資源消耗總量較大,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2018年,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5.87億噸標煤,位居國內工業部門第二位。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點產品平均能效水平與國際*相比,普遍存在10%~20%的差距,其中落后產能還占有一定比重,拉低了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能源消費總量居高不下,能源資源約束進一步增強,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談及下一步節能工作重點,國家節能中心技術推廣處處長辛升表示,一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結構節能,強化能耗標準約束,化解過剩產能,對傳統高耗能行業實施節能環保綜合改造;二要壯大節能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先進高效節能技術研發應用,通過市場化手段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三要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四要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用能權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發揮好階梯電價等市場化手段的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能源節約處陽紫微副處長表示,近年來,工信部啟動了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計劃,對石化、化工等行業15000多家重點用能企業進行現場監察,充分利用階梯電價等手段倒逼低效企業能效提升。下一階段將進行國家重點診斷服務企業遴選和招投標工作。
本次發布活動由石化聯合會、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
三個亮點
在7月25日發布的2018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名單中,記者注意到3個亮點:一是行業參與度進一步提高,規范性更強。產品品種由17種增加到了20種,增加的3個品種是行業中相對耗能較大、發展較快且能耗限額標準已經發布的產品:對二甲苯、精對二甲苯酸和煤制烯烴。純堿細分品種增加了天然堿,氧化鐵細分品種增加了氧化鐵黑。
二是能效領跑者能效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對比去年公布的2017年度17種產品的28個品種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9個品種能效領跑者第一名的單位綜合能耗均比上年有所下降,*高降幅達到22.4%(氧化鐵黃)。
三是去年公布的與今年可比的28個能效第一名企業中,有7個品種的第一名被新的企業取代,通過“比學趕超”促進了行業節能降耗工作。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