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1號鉆孔施工現場
近日,中核集團核地研院研發團隊負責承擔的國家科技部“華南熱液型鈾礦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范”重點研發項目,在南嶺諸廣地區實施的長江1號鉆孔深部取得重大找礦突破:
在95米-1550米深度發現了多層工業品位鈾礦段,其中在950米深度發現了厚大工業鈾礦化,在1550米深度發現了我國目前深度最深的工業鈾礦化,刷新我國工業鈾礦化發現的最深記錄,為開辟新的找礦空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的鈾成礦深度的突破達到國際同類水平,與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德國等相當。
935米至956米深度工業鈾礦化
研究團隊在前期完成國家國防科工局“熱液型鈾礦攻深找盲技術研究”核能開發項目基礎上,經過成礦條件綜合研究、成礦預測和鉆探場址的遴選,在南嶺諸廣地區開展了鈾礦成礦理論創新和一系列的地質、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三維建模預測等深地探測和攻深找盲技術綜合研究工作,預測了多個成礦遠景區,經過比選和論證,在廣東北部諸廣南確定了長江1號鉆探場址,該深鉆設計孔深1500米,終孔孔深1709.34米,取得重要找礦突破。在95米至1550米深度,發現了8層達到工業品位的鈾礦化,其中在950米深度單礦體厚度達到14.5米,在1550米深度發現了工業鈾礦化,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深的工業鈾礦化。此外,在1560米、1606米、1696米等深度還發現多段鈾礦化,顯示更深部還有成礦潛力。
1530米至1560米深度工業鈾礦化
長江1號深鉆的施工期主要是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間,核地研院項目組和核工業290研究所施工團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克服困難、攻堅克難、勇于創新,積極復工復產,成功實施該鉆探施工。長江1號深鉆發現的多層鈾礦化和揭示的深部鈾成礦環境與前景具有重大理論和實際意義:發現的1550米深度工業鈾礦段為諸廣及我國開辟第二找礦空間提供有力支撐;在同一孔發現了多層工業礦體,為未來礦山規劃持續開發提供了依據;進一步驗證了熱點深源鈾成礦作用理論,鈾成礦具深源性、成礦流體具還原性,鈾成礦具更大深度;驗證了選址和深部探測技術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探測深度和精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