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氣溫上升帶來的極端氣候、海冰川融化等問題已經對地球的生態系統甚至人類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現代社會的發展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為基礎,而這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因此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必須改變經濟方式,減少碳排放。
此外,我們要知道,無論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還是計算碳排放和碳補償,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統計數據。因此,2020年,湖州市啟動城市級碳排放監測專項工作,以各行業和重點用能企業的碳排放監測工作為主線,以湖州能源大數據為依托,與生態環境部門聯合開展產業、行業等維度的碳排放測算模型建立和方法學研究、碳排放分析與預測等工作,共同推出碳排放監測平臺。
近日,湖州市碳排放監測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由湖州市生態環境局與湖州供電公司聯合研發,上線后在線監測湖州市重點用能企業,集中展示各區域、行業、企業碳排放趨勢、清潔能源節能減排趨勢和碳排放來源分布等情況。工作人員可調取指定企業指定時間內的碳排放情況,生成碳排放報告,供政府和企業參考。企業可對比對標行業碳排放標桿,根據平臺自動生成的減碳建議報告,考慮如何減碳。
另外,小編了解到,根據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1年的重點任務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指透過使用低碳排技術或是碳補償的方法,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無論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還是計算碳排放和碳補償,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統計監測系統。
隨著我國碳中和工作的開始,CEMS的需求也將快速擴大,相關標準也亟待制定。此外二氧化碳分析儀、顆粒物分析儀等也可以在碳排放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基于計算的方法也需要儀器儀表的配合,監測排放主體的活動水平數據和相關參數。活動水平數據包括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產品或半成品產出量的監測等,相關參數有低位熱值、單位熱值含碳量、氧化率和過程排放因子等,碳排放監測東風已起,相關儀器儀表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