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磊 特約記者 周偉 通訊員 高天宇)近日,長城鉆探深入推進地質工程一體化施工模式,加強甲乙方“一體化”融合和信息“孤島”治理,解決“數據再應用價值低、數據重復不標準、多專業的業務協同能力差”的傳統問題,推動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數據共享,實現交互配合、系統協作、深度融合。長城鉆探借助自主研發的“第四代綜合錄井儀+井場工程智能預警系統”,成功實現了不同地點、不同專業人員的“信息共享,協同決策”,在遼河油區連續打破最快完鉆施工紀錄。
在技術支持方面,成立東部、西部、西南、海外四個工程技術專班,暢通與建設方的溝通交流渠道,按照“管理與支持相結合、工程與地質相結合、全專業聯合支撐、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區域突出問題和需求,進行綜合支持、全面管控,全專業聯合技術支撐,保障、會診、攻關,挖掘區域技術潛力,進一步強化區域工程技術管理和瓶頸攻關,提高鉆完井速度和施工質量。
針對蘇里格氣田致密儲層,長城鉆探采用地質建模與數值模擬一體化技術,開展了剩余氣定量評價,精細描述剩余氣富集區,優化井位部署和井眼軌跡設計,精準地質導向,形成“小井眼側鉆水平井挖潛技術”施工模板。
在川渝地區,長城鉆探推動實施地質工程“五個一體化”,克服了頁巖氣開采部署設計難度大、優質儲層鉆遇率難度大、復雜縫網難度大等困難,實現了地質工程多界面交互式推演、系統決策,促進了生產提速提效;在川渝區塊水平段平均增加200米的前提下,鉆井周期縮短15%。
![]() |
長城鉆探工程和地質人員聯合分析井身軌跡走向。 |
標簽:
相關資訊